雖然我們沒有生產凍乾主食,但身為凍乾專業人士還是常被問怎麼區分市場上凍乾糧,今天教大家市場上現有的凍乾糧分為哪幾種,以及型態是什麼,同樣叫凍乾糧差異在哪裡.
首先名稱定義為凍乾糧、凍乾主食在市場上大致分為三類:飼料混凍乾、混合純凍乾、原料純凍乾…..最後會補充連凍乾都稱不上卻叫凍乾糧讓你多花錢的偽凍乾糧.
1.飼料混凍乾很好理解,就是過往大家買的飼料加上一些小塊凍乾零食,這樣就可以是飼料混凍乾.這種每家品牌混的凍乾零食量不一,很難去估算加入凍乾後漲價的幅度是否合理,建議喜歡這種類型的飼主自己買凍乾零食來混CP值會比較高.尤其是混凍乾後,在商品成份(原物料)及營養成份(蛋白質,碳水….)這兩欄很難用一般方式去判斷牠的準確性.商品本身沒有太大問題,但請用一般飼料的態度來看到這種類型的凍乾糧.
從下面參考圖可以很明顯看出來混合型凍乾組成(乾糧+凍乾零食)
2.混合純凍乾可以用兩種方式理解 A把鮮食主食拿去凍乾 B把凍乾零食依主食營養建議分配
A鮮食主食拿去凍乾也就是鮮食主食已經是根據營養建議分成主食,在透過凍乾製程變成好保存的凍乾主食,所以營養成份及熱量在同「份量」與原本的鮮食相同(需要注意是同份量不是同重量!!!!!非常多生產者也搞不懂這件事)
B把凍乾零食依主食營養建議分配已經凍乾完的零食,根據凍乾後的營養成份再依營養建議重新分配成主食
兩種型態結果是一樣的,只是在熱量&營養成份計算上會略微不同,通常出現的bug在凍乾前後重量跟份量的轉換上有誤.
有關這部份的資訊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:凍乾謬誤
目前市場上這種類型的產品非常少,因為非常貴(產品特性全部都使用原物料所以價錢降不下來),基本上只有犬類有出,貓類因為是肉食性單價會高到爆,所以沒有品牌願意出,且常態性買這類產品的飼主口袋要滿深的~~
現有的品牌大部分也會建議飼主,把這類凍乾糧跟普通乾糧混用,減低負擔(口袋負擔).
3.原料純凍乾是比較主流的凍乾糧,外型大部分像乖乖,製作概念是跟普通乾糧差不多,差在後段的乾燥階段(原本是高溫高壓等作法)變成冷凍乾燥,所以成份上跟普通乾糧大部分相同(假設配方一樣了話),只是沒有高溫高壓,所以少了一些物理跟化學的變化,讓凍乾糧保持混合後的樣子.
一個較明顯的缺點還是無法透過外觀確認實際產品的成份含量,還是只能透過包裝上的產品成份順序來初步判斷,所以此類凍乾糧營養成份無增加,特色在於沒有經過高溫變質.
因為是攪拌機攪拌成肉泥狀在去凍乾,所以只要捏成不同形狀就可以變成另一類產品,一般凍乾糧乖乖狀就會主打凍乾飼料,如果壓成餅狀就是所謂的凍乾肉餅或可以叫凍乾罐頭(參考下圖),不過凍乾肉餅通常較大塊,較硬,嗜口性不佳,泡水也很難軟化,建議毛孩牙口比較好的在買單.
凍乾主食、凍乾糧基本上分成上面三大類,這三大類還可以再分成生食凍乾、鮮食凍乾:
1.鮮食凍乾
又可以叫熟食凍乾,就是食材已經煮熟後才下去凍乾,已經透過加熱部分破壞成份(依食材特性)後,這樣凍乾的意義何在?
好處在於:
- 不需要為了保存而添加過多的添加物,
- 為了嗜口性也不需再額外添加香料或噴油,
- 而且煮過後的食物大部分的菌會被破壞,相較來說更安全。
2.生食凍乾
在凍乾製程之前,原物料的各種加工都未牽扯到加熱,讓食材保持生食的狀態後進行凍乾製程。
缺點在於:
- 凍乾技術本身沒有滅菌功能,需要在食材階段就滅菌(各種生食滅菌方式),
- 相較之下成本較高,也沒辦法透過加熱讓較差的食材變好。
i.e. 能生吃的生魚片跟不能生吃但可以煮來吃的生魚,本質上品質是不同的。
生食凍乾的誤區
很多食品製造廠也不知道這件事,前面說到生食凍乾的先決條件是:
→ 凍乾製程前是生食。
但食品製程通常為了縮短生產時間,會在凍乾製程的最後階段提高溫度,
導致原本是生食,被凍乾製程變成熟食,
他還是凍乾,但已經變成熟食凍乾了。
只是很多廠商都不知道(這跟食品廠開業幾年無關,是跟凍乾知識程度有關)。
凍乾製程的加熱階段舉例
一般我們在做藥品的凍乾製程,最後溫度階段會控制在 15°C~25°C,
有些耐熱性較高的藥材會到 35°C,這樣才不會破壞藥品的作用。
而食品凍乾如果要做到不加熱,也是要控制在 45°C 以下。
但很多為了縮短時間,會往上加溫。
- 加溫到 55°C 已經算是烹煮,
- 加溫到 70°C 算是低溫烘烤,
他們都可以叫做凍乾。
所以跟行銷宣傳所說的 「低於負幾度」 是完全無關的。
正確要做行銷宣傳,如果你是好的凍乾,應該要說你是:「低於正幾度」,
因為負幾度在食品凍乾製程本身意義不大,
只要低於 -10°C~-20°C 在食品上就是正常凍乾。
-40°C、-60°C 這些是跟 藥品或保健品製程才有關聯。
i.e. 負60度的冰棒並不會比負10度的冰棒營養,這樣能理解嗎?
⚠️ 最後來介紹一開始提到的 偽凍乾糧
為何個人認定是假凍乾糧呢?
首先前面無論哪一種凍乾糧,凍乾技術在此產品含有一定的比例,
才會在產品名稱上稱為「凍乾糧」、「凍乾主食」。
但市場上有很多產品:
- 該項目在此產品中含量不到 5%、甚至不到 1%,
- 就在產品名稱上取作跟此成份有關,
例如:
- 蔓越莓飼料裡面連一顆蔓越莓都沒有,或是只是蔓越莓風味(這在人用食品法規也有抓)。
- 又如:雞肉飼料但成份其實是雞內臟組成(沒有不好,只是命名不誠實)。
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?
在行銷上我們都知道,用一些名稱能讓產品售價變高,或是讓消費者覺得他是好東西。
下面這款偽凍乾糧解析給大家知道
這很明確的他叫自己凍乾糧,實際我們看內容物.
這是很簡單的數學題,已他們自己行銷寫的商品文案,凍乾干貝含量是0.而且可以參考右上角的飼料圖,是看不到凍乾成份產品.
問題2,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叫凍乾粉的,這是凍乾零食的邊角料渣渣號稱凍乾粉.
既然是凍乾糧當然要主力介紹凍乾,先看左圖放了一個凍乾干貝的圖,中間能則放了實際產品含凍乾渣渣的圖,在這邊藉由左側的圖來引導你好像此飼料有很多凍乾干貝.
問題2,凍乾技術本身沒有凍乾包裹技術這件事,他這句話要表達的是凍乾渣渣黏在飼料上,但縮短後就好像有這麼一個凍乾包裹技術存在,並不存在此技術喔
接著看產品成份,凍乾干貝排在非常後面,前面一堆添加物都排列在凍乾干貝前面.
另一支產品看起來凍乾干貝排在很前面,但其實這是成份表現的一個誤區,可以看到他寫的脫水新鮮海魚=鱈魚+比目魚+鯡魚+沙丁魚+鮪魚+鮭魚+凍乾干貝,這是成份的一個表現方式,我只要用括號就可以把一些東西並在同一個成份名稱底下,這樣看起來就好像凍乾干貝成份比排行第二的豌豆來的多,實際括號內的成份沒辦法單純透過排序來判斷成份多寡.
可以看到這支凍乾干貝糧,凍乾及干貝含量不到1%,但產品名稱卻取很高級,讓你覺得他CP值很高.
至於成份中號稱干貝凍乾粉這東西,看照片型狀也可以很明確告訴大家,這是凍乾干貝零食剩下的邊粉,在每樣凍乾零食,因為水份過低所以表面都會有很多粉粉的,以及外皮脫落,這會在凍乾層盤的底層出現,量也算多,他算是凍乾零食本身只是不成型無法販售,但跟凍乾粉本身無關(至少凍乾粉製程不是這樣)
整體來說我會稱他為普通飼料非凍乾糧,既然他自稱凍乾糧我會歸類為偽凍乾糧.買不買單就看你個人囉~
在食品法規中沒有規範到凍乾的部分,但其他產品的規範方式供你做比較參考。
- 類似「巧克力」命名規定:臺灣規定若以「巧克力」為名稱,總可可固形物需高於 35%、可可脂高於 18% 等 。
- 其他如「混合油」「全穀」等品名,也都有最低比例要求,如全穀需 ≥51%、油脂需 ≥50% 或 ≥30%(視情況)。
雖然目前沒有明文規定「凍乾」命名時必須達到某比例,但慣例上若 商品名稱或主稱使用「凍乾」,消費者會認為產品具有一定比例的凍乾成分。若內容物中凍乾成分不到 10%,不應直接以「凍乾」為品名主稱,可改寫為「含凍乾成分」來輔助說明。否則會被視為誤導消費者。
現今市場上的凍乾糧大致就這樣,如果還有看到什麼沒看過的凍乾糧想了解的請來信跟我說,非這幾類以外的我會再更新再此篇下面.
題外話:那家偽凍乾糧品牌後來寄了律師函叫我撤文,我沒撤。真要正式提告的話,不只站不住腳,說不定還可能踩到《刑法》第169條誣告罪,因為看起來他們對自己產品的製程根本搞不清楚,或者是明明知道卻故意誤導消費者。
術業有專攻寫文要負責,本人白手起家旗下自有行銷公司、食品工廠,專業背景是凍乾製造,不寫農場文.
此篇依我專業凍乾設備製造背景,且多年與各個研發單位博士討論經驗總結,僅回覆專業人士的討論.
舉例案例皆網路搜尋公開資料,並無針對任一品牌,且皆屬公開事實無捏造,僅截圖做教學參考,我司全數皆合法合規政府備案,謝謝。
本文章所有內容均由我本人十九貓阿哥實際撰寫,無業配置入與廠商合作,歡迎轉載.知識有價轉載請註明出處、作者,特此聲明。